就業(yè)信息
二十世紀初活躍于海上的溫籍書畫家,,曾在近現(xiàn)代藝術史上留下過重要痕跡,。他們既融入了涵容萬象的海派文化,,同時也為海上藝壇注入了新的活力,史稱“永嘉書畫家”“永嘉畫派”,。其在海上的藝術經(jīng)歷,,生動呈現(xiàn)了中與西、文化中心與相對僻遠地區(qū)的互動關系,。馬氏昆仲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,。
講座現(xiàn)場
作為“流芳—馬孟容、馬公愚的上海往事”一展的延伸,,本期溫州博物館于3月9日特邀持續(xù)多年關注與研究溫州區(qū)域書畫史的溫州大學丁海涵副教授,,為市民解讀那一段如煙往事。講座從“淵源,、家學,、師承、寓滬,、執(zhí)教,、結社、交游,、展事,、畫學、別解”等十個方面,,系統(tǒng)深入解讀了“永嘉書畫家”的歷史淵源,、藝術經(jīng)歷、深刻影響,,且以此視角,,來討論馬氏昆仲的書畫成就,。講座以宏觀的視野觀照鄉(xiāng)賢的書畫創(chuàng)作,同時展現(xiàn)了諸多有溫度的歷史細節(jié),,引人入勝,,啟人深思。
講座伊始,,回溯永嘉書畫之淵源,。一本1936年刊行由馬公愚題簽 “甌雅 ” 的書畫紀念冊映入眼簾。此畫冊收集了45幅歷代溫州籍或寓溫書畫家作品,,是近代溫州發(fā)起的最重要的一次區(qū)域書畫歷史遺存的整理,。在梅冷生先生所撰序言中,清代人物提到了馬氏先祖馬蘭笙,。
1936年宣和印社刊行《浙江永嘉縣藝術展覽會書畫紀念冊》
由此導入,,講座介紹永嘉馬氏“書畫傳家三百年”。從族中第七代兄長馬炅中(香霞),、胞弟馬昱中(蔚霞),,第九代傳人馬元熙(蘭笙)、第十代傳人馬壽洛(祝眉)到第十一代傳人兄長馬毅(孟容)與胞弟馬范(公愚)的作品中,,可以看到藝術世家這個詞的具像化,,此亦與書畫史上綿延不絕的家學傳統(tǒng)相呼應。
馬氏兄弟自幼就在書香琴韻的耳濡目染之下成長,,馬孟容自幼隨汪如淵習畫,,其作品融合中西畫理,筆致秀潤,,設色清新雅致,。藝術風格深受汪如淵中西結合教學理念的影響,既有西方素描的細致寫實,,又有傳統(tǒng)中國畫的寫意與靈動,,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貌。馬公愚曾受經(jīng)學家孫詒讓先生的啟導,,“與古為徒”,,注重探尋書法的秦、漢本源,,在書法與篆刻領域成就斐然,。
馬香霞書
清 馬昱中設色紫藤、牡丹斗方 溫州博物館藏
馬蘭笙印作
汪如淵與畫作《桃花小鳥》
對之后流寓海上的溫州籍書畫家而言,,業(yè)師汪如淵的啟蒙具有非凡意義,。汪氏當年出版教材《圖畫學理法匯參》,在國畫教學中較早利用了素描與實物寫生,。留存至今的馬孟容早年作品可以證實這一點,。
1922年馬孟容鉛筆寫生 溫州博物館藏
而自上世紀二十年代始,,大批的溫州書畫家赴上海謀求藝術發(fā)展之路。最早在海上訂單鬻畫的永嘉畫家是魯文,,隨之見報訂潤例的為:馬公愚(1925年),、方介堪(1926年)、馬孟容(1926年),、鄭曼青(1927年)……來滬上發(fā)展的書畫家一般先要訂潤鬻藝,,獲得生活來源,據(jù)潤格發(fā)布時間大致可以了解他們前往上海的先后時間,。
1936年元旦,,馬公愚等為節(jié)庵印泥訂潤
1926年3月方介堪偕呂渭英赴上海,持謝磊明藏《顧氏集古印譜》拜訪吳昌碩,,吳氏贊為“后生可畏”,,劉海粟聘為上海美專書法篆刻教授。1926年后,,馬孟容,、馬公愚先后至上海,任職國畫系教授,。1927年鄭曼青離京來滬,,不久任上海美專國畫科主任,。另曾執(zhí)教美專的有張弦,、朱子常等,溫籍學員達40多人,。
以馬孟容,、馬公愚為代表的溫籍書畫家,通過結社,、辦展,、雅集等活動,切磋藝術,,相互扶持,。1929年,鄭曼青,、馬孟容還與同道共同創(chuàng)辦了中國文藝學院,,致力于傳統(tǒng)書畫教育的推廣與發(fā)展。這也成為他們在海上藝苑留下的格外濃墨重彩的一筆,。
在講座最后“別解”一節(jié),,特別展示了馬公愚所遺留豐富的序跋、題簽等墨跡,,部分為新見,,討論職業(yè)書家之外,,作為學者、社會活動家的馬公愚,,尚未得到今天充分認識的一面,。
中國文藝學院創(chuàng)辦合照
1928年馬孟容、方介堪,、鄭岳,、樓辛壺合作
歲朝春圖軸 溫州博物館藏
文史學者章方松、陳佐,,收藏家楊一樵等參加了本次活動
社會服務部主任馬炯為丁海涵教授頒發(fā)文化驛站主講嘉賓證書
圖為市民朋友認真聆聽丁海涵老師講解
相關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1mexF_evgFPf-HxIQc5eOw
中國浙江省溫州市茶山高教園區(qū) 電話:0577-86598000
中國浙江省溫州市學院中路276號 電話:0577-86598000
Copyright ?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備07006821號-1 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30402000759號